最傷害孩子的四種典型媽媽

每個做媽媽的都想把最好的愛給了自己的孩子,但是事實卻事與願違,孩子不領情,有時候還反感我們,這是為什麼呢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四種典型的媽媽:

1. 擔心焦慮性的媽媽

擔心焦慮型媽媽通常活在未來里面,或者活在給孩子最好的愛的完美狀態里面。這也是現在社會最普遍的情況,當媽媽總是擔心孩子會生病,擔心孩子會受傷,擔心孩子會失敗,擔心孩子現在要是不怎樣以後就會這個不好那個不好。

這時候媽媽就投射了很大的意念在孩子身上「你不要生病」,「你不要失敗」,「你不要。。。。。。」,當媽媽不斷去擔心某些事情發生,孩子會無意識地去往體驗那些感受,因為那是父母無意識中引導孩子去體驗的地方

過度擔心和焦慮的媽媽甚至會看不到孩子的感受,被擔心和焦慮的情緒纏繞著,所有的專注力都在目標里,想為孩子掃除那些阻礙,而孩子是要追求跟父母的感受連接的,很容易造成孩子拼命去創造出媽媽擔心的那個結果,在那個點上孩子的情緒才得到媽媽的照料,孩子才感受到媽媽的愛。這也是為何你擔心的越多,就容易把擔心的事情變成真。

所以說,擔心是愛的毒藥。媽媽需要做「拯救者」,孩子就要變成」受害者」去滿足媽媽的需要,無意識選擇對媽媽需求的忠誠,以得到媽媽的愛。而這時候外界社會或者他人很容易變成「加害者」,來滿足這個三角模式的成立。

專家建議

對於擔心焦慮型的媽媽,應該更多地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學會放鬆讓自己恢復平靜後在去面對孩子,更好的學會接納現實中的不完美的自己,然後輕鬆積極正向的去追求美好的生活,這樣子媽媽的快樂情緒才會感染到孩子,孩子也會學會用更輕鬆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他經驗的世界。

而對於擔心焦慮型媽媽帶大的孩子,則需要不斷告訴自己「我是我自己人生的主人,我是可以選擇的」,當他不斷地去經驗小時候被擔心而植入潛意識的信念時,學會覺察到自己不斷創造自己不想要的現實的模式,並接納和承認這部分的自己,然後再為自己建立新的信念,並不斷去嘗試新的信念帶來的體驗和感受,去不斷強化新的神經回路的建立,而讓老的模式慢慢弱化,直到被新的信念模式取代。

2. 強勢控制型的媽媽

強勢控制型的媽媽不等於社會上現在所指在事業上工作上的女強人,很多工作中的「鐵娘子」回到家就變成「小娘子」反倒婚姻幸福。

這里指的是那種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家庭和孩子的母親愛的,同樣包括那些溫柔的強勢關懷或甜言蜜語的強勢控制。很多母親在生活中,對自己的丈夫存在不滿和不屑,而丈夫又缺乏足夠的力量與之抗衡從而選擇順從和懦弱的,母親就很容易變成家庭的權威,變得強勢控制家庭的一切。

用三角模式來詮釋,強勢控制的媽媽通常被解讀成「加害者」角色,孩子和丈夫能量都不能與之抗衡,成了「受害者」,通常這樣的家庭模式需要尋找外在的「拯救者」。孩子長大後就會喜歡尋找「拯救者」來幫助自己。

當母親總是指責、批評丈夫時,其實是在指責、批評一切男性,女兒就會無形中去認同母親對男性的態度,兒子作為男性則會去認同父親的模式接受母親的對待。

強勢控制型媽媽通常因為自己缺乏安全感的成長經歷導致占有欲強,以自我為中心操控,自我價值感低。當她無法從丈夫那里獲取安全感和價值,就會將所有感情重負壓在孩子身上。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通常也會缺乏安全感,壓力過大,對母親有無條件的服從和依賴,對自己和他人要求高,但內心往往消極抵抗或評判指責,並很難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

海靈格指出,在母親雌威下長大的孩子,女孩子很容易會和媽媽一樣極度控制,男孩子則很容易成為調情高手或花花公子卻無法走入婚姻,除非他開始去放棄與母親最原始最親密的依附關係。

專家建議

作為強勢控制型媽媽,需要開始面對自身的問題,開始學習尊重丈夫和孩子的感受,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學習自我情緒管理和釋放,是建立幸福家庭的重心。

而作為強勢控制媽媽的孩子,我們在身體長大成人後心智還停留在那個受傷的孩子時期,我們需要對內在的孩子做一些情緒上的處理,去想像跟媽媽在一起的畫面,並跟媽媽說:「媽媽,我只是你的兒子(女兒),我想過我自己的人生。如果我想過的生活和想做的事情和你想的不一樣,希望你能尊重我的選擇。」並給媽媽鞠躬。

這種狀況下,只有斷開跟媽媽的能量連接,才可以讓我們獲得自由去綻放自己的生命能量。

3. 抱怨受害型媽媽

抱怨受害型的媽媽通常活在過去里面,曾經的痛苦經歷纏繞著她,讓她無法離開那種感受。

作為一個抱怨受害型的母親愛的,她很難在丈夫那里得到滿足,即便是拯救者的丈夫在進入婚姻關係之後也開始面對現實,變得疏離和逃避,而這時候媽媽很容易把依賴對象投註到孩子身上。

而孩子對父母無意識的愛和忠誠會讓孩子想替代媽媽去承擔痛苦,想把媽媽從痛苦中解救出來,這樣媽媽就可以變得快樂,從而可以愛自己。抱怨受害型的媽媽很容易培養出以拯救媽媽,拯救天下己任的「拯救者」孩子,孩子很願意幫助那些苦難者,並感同身受,並願意毫無條件甚至犧牲自己去幫助他們,而「拯救者」孩子往往會在能量上變得比父母更大,變成照顧父母的小大人,變成父母的父母。

從外在行為上,這樣的孩子很為父母著想,讓父母快樂是他們最大的心願。他們會用盡一切方法幫助父母過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父母比他們自己重要,可是在精神上,他們卻無法向父母臣服,無法去做父母真正的孩子,去連接到生命源頭的能量,很多時候他們會感到力不從心,雙腳後背缺乏支撐,覺得任何事情和挑戰只能靠自己,不能依賴別人,不能承認自己不行,害怕面對自己的脆弱。

專家建議

作為抱怨受害型的媽媽,覺察還是第一步,去清晰和覺察自己對拯救者的依賴,尤其是對孩子的依賴很重要,去覺察並停止向孩子的索取,是讓自己孩子走向獨立的重點。

對於變成「拯救者」的孩子,真正需要做的是向媽媽臣服,我們無法拯救媽媽,只能去尊重她的命運。一些情緒體驗練習,會讓我們在靜心狀態跟你心中的媽媽做澄清:「媽媽,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父母,我太小了,我很想幫助你可是我不能,我尊重你此刻承受的負擔,可那是你的,不是我的。我很抱歉我干涉了你,如果我選擇和你不一樣的人生請你能夠尊重我的選擇,並祝福我。」或者也可以想像媽媽的畫面,做一些磕頭儀式,並發自內心地說:「媽媽,對不起,請原諒」。這些儀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幫我們連接到生命源頭的能量,對內在小孩卡住情緒會有很好地疏導和轉化作用

4. 忙碌缺席型媽媽

忙碌缺席型的媽媽往往會通過忙碌的生活和事業去逃避孩子對她愛的需求。

這樣的媽媽內心通常對愛有著很大的匱乏感,感到自己沒有能力去照顧和關愛自己的孩子,而同時又有很大的內疚感會驅使她去做很多事情來彌補對孩子的照顧不周。比如會在自己身心疲憊的狀態下,還會想去做一個稱職的媽媽。

而往往當孩子提出任何要求的時候,她很容易陷入無力的選擇,她內心會很想去做一件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是因為孩子她卻很難做出選擇。

當她選擇了自己的事情,沒照顧到孩子,她內心的內疚感又會被強化;就算她留下來陪孩子,她的心思也很難在孩子身上,就是所謂的「人在心不在」。

這時候孩子內心的感受是「我是媽媽的負擔」,「媽媽沒有辦法陪伴我」,「我不重要,我值不值得媽媽愛我。」。漸漸地,孩子感到很深的被遺棄創傷,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變得孤獨,關閉內心世界。

這是因為母親選擇了「受害者」角色,又逃避,所以就會把孩子推到「加害者」的位置,孩子對媽媽有很多要求,媽媽感到無能為力,心力交瘁,卻無法滿足孩子,深深內疚。同時孩子在媽媽這里得不到愛,就會變得積極主動跟外界連接,尋找被關注和被愛。

專家建議

作為忙碌缺席型的媽媽,學習關愛自己是第一步,看到自己的受害者狀態。在自己力不從心的狀態下繼續強迫自己去關愛照顧孩子,在自身耗竭的狀態下,無法成為一個好媽媽。只有放下內心對孩子的愧疚感,才能讓能量回到自己的身體。只有當自己的生命得到支撐,我們才可以去愛別人,尊重你的孩子有他自己的命運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而做為忙碌缺席型媽媽的孩子,長大後通常會想從伴侶那里得到愛,可往往都會選擇象媽媽一樣逃離不能愛你的伴侶。這樣的孩子內心有好多的悲傷需要釋放,並需要不斷建立「我是值得被愛的」信念,長大後,我們開始成為自己的內在小孩的父母,去陪伴那個孤單被遺棄的孩子慢慢感受到愛的溫暖和力量,讓他重新學習愛和連接,進入更好的親密關係和人際關係。

以上四種典型媽媽,雖然不一定和大家的情況完全相符,但相信你一定可以在其中兩個找到自己母親愛的,或者自己的影子。

對於「拯救者-加害者-受害者」的三角模式,我們能做的改變就是「覺察」。

在每個當下去覺察到自己在模式中所處的角色,當我們選擇停止繼續做那個角色,那個模式對應的其他兩個角色也會失去能量的牽扯,而發生轉變。這也是我們平時說的不需要去改變別人,只需要改變自己,自己變了,你和外在的關係就變了。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媽媽,她自身所承受了苦難是你可能無法體會和想像的,你的媽媽也很可能沒有得到她的母親的愛,她可能沒有象你一樣有機會去學習和成長,所以你沒有權利去批判、指責、埋怨、憎恨她,一切的對抗都會讓你和生命源頭的能量失去連接,讓你無法得到生命的支持去活出自己更好的生命狀態。

媽媽她給了你生命,沒有媽媽,就沒有你的存在,也就沒有你的一切,所以這份生命的給予已經值得被感激,不管你有怎樣的媽媽,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向她臣服,感激她給予你生命。她沒有給你的部分,現在你可以學習自己給自己,你可以成為自己的父母去愛自己。

文章丶圖片: 網路搜尋

* 多謝支持,歡迎網上轉載分享 *